1. 排名概览
排名 | 软件名称 | 开发团队/公司 | 核心算法 | 硬件支持 | 关键特性 |
---|
1 | KataGo-X | DeepMind/Google | 混合MCTS+NN | TPU v5集群 | 万亿参数模型,实时动态评估 |
2 | Leela Zero 5 | 开源社区 | 纯神经网络 | 分布式GPU | 开源可定制,支持量子计算模拟 |
3 | Tencent Wukong | 腾讯AI Lab | 强化学习+GAN | 华为昇腾芯片 | 商业级云服务,多语言交互 |
4 | DeepForest | 中国科学院 | 联邦学习架构 | 国产超算 | 隐私保护训练,轻量化部署 |
5 | CrazyStone AI | 日本AI Factory | 改进MCTS | 富士通FPGA | 低延迟,职业棋手合作开发 |
2. 技术分析
- KataGo-X
- 突破:2024年引入“多模态策略网络”,可同时计算传统围棋和变体规则(如围棋纸牌)。
- 硬件:依托Google量子-经典混合计算中心,实现每秒千万级模拟对局。
- 弱点:闭源导致学术界应用受限。
- Leela Zero 5
- 优势:完全开源生态,支持社区贡献的神经架构(如ConvNeXt-2048)。
- 里程碑:2025年首次在让4子条件下击败人类世界冠军。
- 挑战:依赖志愿者算力,训练效率低于商业对手。
- Tencent Wukong
- 商业化:集成于微信/QQ平台,提供实时人机对战和教学服务。
- 创新:生成对抗网络(GAN)模拟人类棋风,获CES 2025最佳AI产品奖。
3. 行业趋势
- 硬件竞赛:TPU/GPU主导转向专用芯片(如光子计算、存算一体)。
- 伦理争议:国际棋联要求AI标注“创造性步骤”以避免人类过度依赖。
- 新兴市场:非洲、南美地区通过移动端轻量化AI普及围棋教育。
4. 未来展望
- 2026预测:
- 量子神经网络可能突破现有算力瓶颈。
- 欧盟拟立法要求AI围棋软件公开训练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