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调价助手”风波:平台经济下的价格主权之争

“郑州多家酒店举报携程平台未经许可通过’调价助手’擅自修改房价,涉嫌违反《价格法》和《电子商务法》,郑州市监局已立案调查。”

郑州航空港区某连锁酒店经理王磊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自家酒店在携程平台上的房价总比前台实际价格低10-20元。当他打开后台系统时,赫然发现一个名为”调价助手”的功能正在自动运作。这不是个案——2025年7月,郑州数十家酒店集体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携程平台擅自修改房价,一场关于”谁有权定价”的博弈正在平台与商户之间激烈展开。

算法黑箱里的价格游戏

“调价助手”的工作原理远比其名字复杂。记者获得的内部资料显示,这套系统包含三个核心模块:

  • ​竞品追踪器​​:实时爬取美团、飞猪等平台的同城同档次酒店价格
  • ​收益优化模型​​: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价格弹性,自动生成”最优”报价
  • ​动态跟价引擎​​:当识别到其他平台更低价格时,自动下调本平台报价

郑州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的测试发现,该系统能在300毫秒内完成全平台90%酒店的价格调整。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协议中关于价格调整的条款被折叠在”增值服务”项下,76%的酒店经营者承认从未仔细阅读过相关条款。

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疑云

携程在在线酒店预订市场的份额达到63%,这种优势地位使其”建议”往往成为变相强制。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数据显示:

  • ​佣金比例​​:携程平均收取15%佣金,高出行业均值3个百分点
  • ​服务捆绑​​:87%的酒店被迫同时开通”金牌会员”和”优享会”服务
  • ​数据垄断​​:平台掌握着82%的酒店实时入住率数据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反垄断专家指出,这种”数据+算法+市场地位”的组合,实质上剥夺了酒店的价格自主权。尤其当系统自动匹配竞争对手低价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关于”无正当理由对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的规定。

法律框架的滞后困境

现行法律体系面对此类新型争议显露出明显不足:

  1. ​定性模糊​​:《电子商务法》未明确”自动调价”是否构成”不合理限制”
  2. ​举证困难​​:酒店需证明平台算法存在主观恶意
  3. ​处罚局限​​:现有罚款上限(200万元)对巨头威慑有限

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建议,应借鉴欧盟《数字市场法》,将”核心平台服务”纳入特别监管,要求平台公开算法基本原理,并建立”价格调整异议通道”。

行业生态的连锁反应

这种强制跟价机制正在扭曲整个市场:

  • ​价格信号失灵​​:郑州二七区酒店协会统计,2025年Q2实际房价波动幅度较系统显示值低47%
  • ​服务质量下滑​​:为弥补价差,23%的酒店减少客房服务项目
  • ​创新抑制​​:特色民宿因无法纳入比价体系,获客成本增加35%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数据主权。酒店经营者实际上沦为平台的数据采集终端——他们的定价策略、客户偏好等核心商业机密,正通过API接口源源不断汇入平台数据库。

监管科技的全新挑战

郑州市监局的立案标志着监管方式的升级:

  • ​算法审计​​:聘请第三方机构解析调价逻辑
  • ​数据镜像​​:要求平台实时同步价格修改记录
  • ​沙盒测试​​:在封闭环境模拟不同调价策略影响

这些举措将为全国首例”平台算法滥用”案件提供关键证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指出,本案可能成为确立”平台算法透明度义务”的里程碑判决。

在郑州华联宾馆的会议室里,十余家酒店负责人正在联名起草《酒店业数字平台合作公约》。他们要求的不只是关闭某个功能,而是重建公平透明的合作规则。这场由20元价差引发的风暴,终将重新定义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伦理——当算法开始代替市场主体做决策时,必须有人为它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