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作人员徐林辰用牙签迅速取出老人手机SIM卡,一分钟内阻断电信诈骗,保住25万元。
“遭了,我手机被‘黑’了,是不是诈骗……”2025年9月中旬的一天,成都地铁天府三街站内,一位老年乘客惊慌失措地冲向票亭,颤抖的声音里满是恐惧。这一刻,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诈阻击战悄然打响。

突如其来的求助
票亭站务员肖磊第一时间注意到老人的异常。接过手机,只见屏幕漆黑,只有几行刺眼的白字:“系统正在对接银联中心……”这熟悉的一幕让他立即警觉起来。
“车控,下行站台一名乘客说自己被诈骗,需要报警……”肖磊迅速上报情况。值班站长徐林辰闻讯立即奔赴现场,脚步急促却沉稳。作为一名地铁工作人员,他深知每延迟一秒,乘客的财产就多一分危险。
一分钟的生死时速
赶到现场后,徐林辰立即认出这正是反诈宣传片中常见的诈骗界面。“必须立即关机,阻断信号传输!”这是他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然而当他按下关机键时,手机却如“死机”般毫无反应。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诈骗分子可能正在远程操控老人的手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林辰突然想到自己裤兜里有一根未使用过的牙签。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工具,精准地插入手机卡槽。
“咔嚓”一声,SIM卡应声弹出。这一刻,手机与诈骗分子的联系被彻底切断,犯罪活动被迫中止。从赶到现场到成功阻断诈骗,全程不超过一分钟,但这六十秒的果断行动,却挽救了老人毕生的积蓄。
惊心动魄的背后
民警赶到后确认,这确实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令人后怕的是,老人卡内的30万元已有5万元被转出。正是徐林辰那一分钟的迅速反应,保住了剩余的25万元。
据调查,老人当天接到自称某互联网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她的账号已开通直播功能,每月需扣款9800元。为取消这项“业务”,老人按照指示下载了陌生APP,并在慌乱中透露了银行卡密码。诈骗分子随即远程控制了她的手机。
平凡英雄的不平凡之举
事后,徐林辰虽然成功帮助老人避免了更大损失,但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身上惊出一身冷汗”,他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作为一名地铁工作人员,他每天面对成千上万的乘客,但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在他眼中都同样重要。
“不少老年乘客对智能手机不熟,我把能做的先做好,能多帮一点是一点。”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徐林辰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初心。
电信诈骗:无处不在的陷阱
这起事件再次警示我们,电信诈骗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诈骗分子往往冒充各类客服人员,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实施犯罪。老年人由于对新技术不够熟悉,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专家提醒,正规平台客服不会要求用户下载陌生APP,更不会索要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任何涉及资金操作的要求都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地铁站的温情守护
成都地铁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每天运送着数百万乘客。在这里,类似徐林辰这样的工作人员时刻守护着乘客的安全,不仅是出行安全,更包括财产安全。
地铁站里随处可见的反诈宣传海报、工作人员定期接受的专业培训、以及随处可见的暖心提示,共同构筑起一道防诈防线。这根小小的牙签,不仅见证了地铁工作人员的机智勇敢,更体现了城市公共服务的温度。
社会的共同责任
预防电信诈骗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成员应多关心老年人的网络安全,教会他们识别常见诈骗手法;社区应定期组织防诈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警惕性;相关部门则要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犯罪行为。
正如徐林辰所说:“能多帮一点是一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反诈防线上的一份子,用关心和智慧守护身边的人。
这根普通的牙签,因为承载了守护与责任的意义而变得不再普通。它告诉我们,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性的温暖和及时的援手才是最可靠的防护网。
当天府三街站的故事通过网络传开,无数网友为地铁工作人员的机智点赞。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成功防诈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社会责任和人间温情的生动诠释。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正是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安全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