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专程造访浙江开化一家路边小店“途中饭店”,盛赞其现炖鸡汤与地道风味,感叹小店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原材本味、慢火烹煮的餐饮初心。
在预制菜席卷餐饮业、锅气成为稀缺品的今天,一家藏在浙江开化205国道旁的小店,却让中式快餐巨头“老乡鸡”的创始人束从轩专程驱车造访。

上周末,束从轩更新了他的视频号——没有发布会,没有商业演讲,只有一句质朴的赞叹:“你看这个汤好浓哦,好香啊……是真的好喝!”
他称赞的,正是途中饭店老板老余亲手炖的一锅汤瓶鸡。
一、大老板与小饭店:一场因味而遇的相逢
束从轩,老乡鸡创始人,旗下全国门店超1500家,是中式快餐标准化、规模化的代表人物。而老余,开化县途中饭店的老板,每日清晨5点半起床采购,坚持亲自选材、现炒现做,二十余年如一日。
两人看似处于餐饮世界的两极,却因对“真味道”的共同执着而相遇。
束从轩点的菜很朴素:汤瓶鸡、红烧溪鱼、鸡杂、清水白菜。没有精致摆盘,没有复杂调味,全是地道开化风味。可就是这几道家常菜,让见惯世面的餐饮人连连称赞。
二、鲜的背后,是二十年不变的“笨功夫”
老余的店里,没有预制包、没有料包酱,所有食材都由他每日亲选。
“和我合作的供应商,很多都有十年二十年的交情了,”老余说,“他们知道我挑,从不以次充好。”
鸡汤炖3小时,鸡是自己养的土鸡;
溪鱼是从山泉水中捞起,肉质鲜嫩、刺少而软;
就连一盘炒白菜,也清脆甘甜,吃得出原地的水土气息。
这份“鲜”,不是靠科技与狠活,而是靠时间、诚意与不变的坚持。正如美食家陈晓卿曾说:“到这里你都不用点菜,随便给我来两个,道道菜都好吃。”
三、“途中”:是地理的中转,也是人生的驿站
店名“途中”,自带一种江湖与哲学的气息。
老余说,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地理意义上的“途中”——位于衢州至黄山的国道旁,南来北往的旅人常在这里歇脚吃饭;
二是人生意义上的“途中”——生命本就是一个过程,“从起点到终点,一直都在途中。你想停,也停不下来。”
他也因此成为许多食客的“心灵鸡汤”熬制者。
有人为吃菜而来,有人为聊天而来。在这方小店里,食物与话语同样温热,熨帖人心。
四、一副对联,写透了他的生活主张
途中饭店门口曾挂着一副老余亲手写的春联:
“有钱有米有诗书炒菜,无病无忧无债主钓渔。”
有人问:“钓渔”的“渔”是不是写错了?
老余笑答:“我钓的不是鱼,是心情。”
这不是避世,而是通透。
他用最朴实的方式,活成了许多人理想中的模样:有烟火、有诗意、有所坚持、有所放下。
五、鸡汤好喝,但好喝的从来不只是鸡汤
束从轩之所以被触动,不仅仅是因为鸡汤浓、溪鱼嫩,更是因为他在这家路边小店中,看到了餐饮业中最珍贵的本质:
- 对食材的敬畏,
- 对口感的诚意,
- 对人与土地关系的尊重,
- 以及那份——“人生如途、且停且走”的从容智慧。
在效率至上、快速复制的时代,老余和他的途中饭店仿佛一个温柔的“逆行者”:
不追求开连锁,不急于打品牌,只是日复一日,炖好一锅汤、炒好一盘菜、接待一程又一程的人。
结语: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一碗“真”味道
束从轩的这一趟开化之行,像是一次味觉的寻根,更是一场精神的回归。
它提醒我们:
无论商业做得多大、走得多远,
最打动人的,永远是最本真的东西——
是一锅慢慢炖出来的鸡汤,
是一个愿意5点半起床的老板,
是一家愿意等你停下来的小店。
人生如途,吃饭亦然。
愿你也能在途中,尝到一碗真的好汤,
并因此记住:
我们为何出发,又因何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