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迎来持续秋雨天气,多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正值秋收冬种关键期需防范降雨降温对农事影响,预计24日后天气逐渐好转。
农历七月三十,白露已过,秋分未至。河南大地正值一年中最关键的农时——秋粮收获与冬麦播种的交替时节。然而,一场绵延数日的秋雨,正笼罩着这片中原沃土。

雨带稳定,多地中到大雨
从今日起至23日,河南全省将迎来一轮持续降雨过程。此次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且雨带分布呈现明显区域性特征:
强雨区集中:黄河以北地区及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等地将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这些地区需特别注意防范连续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和地质灾害。
全省阴雨笼罩:其他大部分地区以小雨或零星小雨为主,但全省难见晴日。农民们望着天边层层叠叠的云,眉头紧锁——地里的玉米和大豆正待收割,这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气温骤降,秋寒渐浓
随着降雨而来的是明显降温。受冷空气影响,全省最高气温将普遍降至20℃左右。特别是西部山区,今日最高温度仅16-18℃,早晚最低温度更将跌至11-13℃,寒意袭人。
东南部地区相对温暖,但也只有17-19℃。其他地区多在14-16℃之间徘徊。偏北风二到三级,伴着绵绵秋雨,更添湿冷之感。农人们下地劳作时,都不忘添件厚衣。
农时紧迫,雨扰收种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农谚道出了当前的农时紧迫性。玉米、大豆等待收获,收割后还需整地、施肥,为冬麦播种做准备。这场持续降雨打乱了农事安排。
“地里的庄稼等不得,雨一直下,机器进不了地,眼看着成熟的玉米可能要发芽。”开封一位种粮大户望着连阴天,满脸愁容。若错过最佳播种期,将影响明年夏粮产量,关系着一年的收成。
农业专家建议,各地应利用降雨间歇及时抢收已成熟作物,同时做好农田沟渠疏通,防止积水内涝。
千年石窟,雨中静默
在这片雨幕中,洛阳龙门石窟静立千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的这座艺术宝库,历经1500年风雨洗礼,依然庄严静谧。
奉先寺内,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面容慈祥庄严,在雨雾中更显神秘与宁静。而洞窟中最小佛像仅2厘米,雕刻精细,纹路清晰,令人惊叹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
秋雨中的石窟景区,游客较往日稀少。但那些冒雨前来的游客,反而有机会静静欣赏雨雾缭绕中的佛像,感受千年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独特氛围。
天气趋势:持续至24日
根据气象预报,此轮降雨将持续至24日(下周三),之后才逐渐减弱停歇。
22日:全省阴天,大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零星小雨,黄淮之间、安阳东部、鹤壁、濮阳南部、济源、焦作、新乡等地的部分县市有中到大雨。
23日:全省阴天转多云,但降雨仍持续,大部分地区小到中雨,中部部分地区大雨。
24日起:降雨逐渐减弱停止,天气转好。
温馨提示
- 农民朋友请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利用降雨间歇及时抢收抢种
- 城乡居民注意防雨防寒,适当增添衣物,预防感冒
- 山区需防范持续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 交通出行注意安全,雨天路滑,能见度低,请谨慎驾驶
雨中河南,既有一年好景君须记的丰收期盼,也有天公不作美的无奈叹息。但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农人早已学会与天时共处,与人力和谐。正如那历经1500年风雨的龙门石窟,静观云卷云舒,见证着这片中原大地的坚韧与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