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荷花节以”莲廉文化”创新融合自然景观与廉政教育,通过微党课、非遗体验等多元形式打造沉浸式廉洁文化盛宴,五年深耕构建特色文化品牌体系。
盛夏的金山滨海公园,千亩荷塘碧叶连天,粉荷绽放。2025年金山区第五届荷花节以”廉盈滨海 荷美湾区”为主题,将自然景观与廉洁文化创新融合,打造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文化盛宴。这场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展现了金山区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探索。

一、文化赋能的创新实践
金山区纪委监委联合多部门推出的”微党课”展演,打破了传统廉政教育的刻板印象。区财政局《学荷品莲,精打细算过好”紧日子”》的情景剧,巧妙地将财政管理与荷莲品格相映成趣,用”莲出淤泥而不染”比喻财务工作的廉洁自律,用”中通外直”象征财政透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严肃的廉政教育变得生动可感。
石化街道带来的《罗荣桓元帅的清廉家风》舞台剧,通过重现元帅”一件大衣穿十年”的生活细节,将红色基因与荷莲文化有机连接。现场观众李女士感慨:”看着舞台上的故事,再看看身边的荷花,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清廉品格。”这种情感共鸣正是文化浸润的最佳效果。
二、沉浸式体验的文化密码
本届荷花节精心设计的四大互动区,构建了全方位的文化体验空间。”荷字飞花令”游戏区,参与者需连续吟诵含”荷”字的诗句,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荷叶罗裙一色裁”,在诗词雅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数据显示,活动首日就有超过200名诗词爱好者参与,年龄跨度从7岁儿童到80岁老者。
非遗漆画体验区则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游客在匠人指导下,将荷花图案融入漆扇制作,每一笔勾勒都是对廉洁文化的理解。金山区非遗传承人王师傅说:”荷花与漆艺的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这种参与式体验,使廉洁文化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实体。
三、品牌建设的五年探索
自2021年首届荷花节举办以来,金山区已逐步构建起”莲廉文化”品牌体系。五年来,通过”赏莲思廉、咏莲颂廉、画莲传廉”三大系列活动,累计吸引参与者超过2万人次。今年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廉洁文化从公园延伸到社区,全区23个街镇同步开展”荷香进社区”活动,形成全域联动的文化氛围。
滨海公园作为”廉洁文化示范点”,其空间布局也体现了文化深意:荷塘中央的”清心亭”、环绕水面的”廉廊”,以及刻有历代清官诗词的”明镜石”,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廉洁文化展示空间。这种环境育人、润物无声的方式,正是金山区的创新实践。
四、多元融合的社会效应
荷花节的”荷”你同行等七大主题活动,实现了多领域跨界融合。普法宣传区将法律知识与荷莲品格类比,税务部门用”荷花账本”讲解税收政策;”荷你益起”公益市集,将廉洁理念融入义卖活动,筹得善款全部用于帮扶困难家庭。这种多元融合的模式,拓展了廉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活动还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周边农家乐推出”清莲宴”,民宿设计”荷风客房”,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据统计,前四届荷花节累计带动消费超千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文化浸润的未来展望
金山区荷花节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其核心经验在于:将抽象的价值理念具象化为可参与的活动,将严肃的教育内容转化为愉悦的体验,将单一的文化展示拓展为多元的社会实践。
未来,金山区计划将”莲廉文化”进一步品牌化、体系化,开发系列文化课程、文创产品,打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正如区纪委监委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荷花节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成为浸润人心的文化力量,为湾区建设注入持久’清’动力。”
这个夏天,金山区的千亩荷塘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一个文化创新的实验室。在这里,荷花的自然之美与廉洁的文化之魂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