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深处》:当苗绣遇见资本,乡村振兴剧的叙事破局

《乌蒙深处》以苗绣非遗与资本下乡的双线叙事,突破乡村振兴题材窠臼:毛晓彤演绎指尖经济破冰之旅,秦俊杰诠释返乡创业阵痛,勾勒出贵州山乡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生动图景。

在2025年暑期档的影视版图上,一部名为《乌蒙深处》的电视剧正悄然完成它的艺术拼图。这部由毛晓彤、秦俊杰领衔主演的乡村振兴题材剧集,在贵州仁怀的绵绵细雨中杀青。与过往主旋律作品不同,《乌蒙深处》将镜头对准了非遗传承与资本下乡的碰撞,通过苗绣艺人衮月亮与返乡创业者麻青蒿的成长轨迹,勾勒出一幅兼具泥土气息与现代质感的山乡变革图景。该剧背后,是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编剧欧阳黔森历时三年的田野调查,以及韩晓军导演对”诗意现实主义”的执着追求。

苗绣针脚里的文化密码

毛晓彤饰演的衮月亮,原型来自黔东南数百位苗绣传承人。这个角色突破了传统乡村剧女性”苦情”或”圣母”的刻板设定,呈现出非遗传承人的当代困境与突围。剧中,她将祖传的蝴蝶纹样解构重组,创作出既保留传统图腾又符合国际审美的现代苗绣作品,最终登上巴黎时装周。这种艺术处理并非虚构——2024年,贵州雷山县的确有苗绣作品通过跨境电商卖出单件上万元的高价。剧组为此斥资搭建的苗绣工坊,1:1还原了苗绣”破线绣”的七十二道工序,这种工艺细节的考究,让文化传承的主题有了扎实的载体。

更值得关注的是剧中呈现的传承人代际冲突。老一代绣娘坚持”传内不传外”的祖训,而衮月亮则创办苗绣合作社,将技艺标准化、课程化。这种冲突取材于真实事件:2023年黔东南州非遗保护中心就曾调解过类似纠纷。编剧欧阳黔森透露,剧中”一绣品一编码”的设定,正是对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前瞻性探讨。当衮月亮用手机直播刺绣过程时,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融合,暗示着乡村振兴的文化路径不止于保存,更在于创造性转化。

资本下乡的双面镜像

秦俊杰饰演的麻青蒿,则代表了另一种乡村振兴的力量——城市资本的反哺。这个放弃互联网公司高管职位返乡创业的角色,在剧中创立”来家里玩”民宿品牌,将闲置农房改造为高端民宿。值得注意的是,剧集没有美化资本的神话,而是清醒展现了其中的水土不服:预订系统遭遇山区网络延迟,标准化服务碰上村民的随性而为,甚至出现游客因山路颠簸集体退订的危机。这些情节源自编剧团队在贵州毕节调研时采集的十七个真实案例。

剧中”乌蒙三颗草”的组合——麻青蒿负责资本运作、衮菖蒲探索智慧农业、吴艾草转型电商,构成了乡村振兴的多元主体图谱。这种设定突破了”能人带动”的单线叙事,展现出产业振兴需要技术、资本、渠道的协同。特别是一段无人机播种与老农手工点播的对比戏,没有简单否定传统,而是通过亩产数据的科学比对,让两种生产方式达成和解。这种处理,让乡村振兴故事脱离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进入更复杂的现实维度。

地理空间的叙事革命

《乌蒙深处》的取景策略本身就成为一场视觉叙事。剧组放弃成熟的影视基地,深入贵州毕节的悬崖村实景拍摄。那些挂在峭壁上的民宿,云雾中的梯田,以及用钢丝绳运送物资的镜头,不仅是奇观展示,更是对”地无三尺平”地理条件与现代化诉求矛盾的直观呈现。摄影师采用4K超高清与手持镜头交替的方式,既捕捉喀斯特地貌的雄奇,又不失生活场景的呼吸感。

这种空间叙事在”天路通车”的高潮戏达到极致:当第一辆货车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驶入村寨时,镜头从航拍全景切换到村民特写,再转向车载记录仪的独特视角,三重空间语汇的交织,将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变革具象化。美术指导透露,剧组为此真实修建了800米长的模拟公路,只为呈现爆破开山时的碎石飞溅与村民表情的细微变化。

主旋律表达的年轻化突围

在年轻演员的选择上,《乌蒙深处》显示出主旋律作品难得的开放姿态。毛晓彤此前以都市甜宠剧见长,秦俊杰也多出演古装偶像剧,这样的卡司配置实则是种精准计算:通过演员自身的”破圈”效应,实现题材受众的拓展。事实证明,毛晓彤在苗绣作坊的素颜出镜,秦俊杰与村民喝酒摔碗的糙汉形象,确实打破了观众对流量演员的既定认知。

更突破的是情感线的处理。剧中衮月亮与麻青蒿的关系,既非传统乡村剧的”救赎与被救赎”,也不是都市爱情剧的”霸道总裁爱上我”,而是基于共同事业产生的革命情谊。一段二人在星空下讨论苗绣IP化的长镜头对话,被处理成价值观的碰撞而非荷尔蒙的迸发。这种克制的浪漫,恰恰符合当代年轻人”智性恋”的审美取向。

乡村振兴剧的类型进化

从《山海情》到《乌蒙深处》,乡村振兴题材正在经历叙事范式的升级。前者聚焦脱贫攻坚的集体史诗,后者则转向后脱贫时代的个体探索。剧中”乡村振兴不是终点站”的台词,道出了这种创作意识的转变。当衮月亮在巴黎时装周后台说出”苗绣不需要被拯救,只需要被看见”时,乡村振兴叙事终于跳出了悲情底色,进入文化自信的新阶段。

该剧的联合出品方包括贵州茅台、董酒等本土企业,这种”剧产联动”的模式也开创了乡村振兴题材的商业化新路径。据悉,剧中出现的苗绣作品已确定开发联名款酒瓶包装,而”来家里玩”民宿品牌更是获得了实际投资。艺术与商业的良性互动,或许正是《乌蒙深处》对乡村振兴最实在的贡献。

当镜头扫过乌蒙山区的云海,那些曾经被地理条件禁锢的生命,正在通过苗绣的丝线、民宿的灯光、电商的信号,与更广阔的世界建立连接。《乌蒙深处》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用影视语言记录了这场变革,更在于它相信——最美的乡村振兴故事,不是被讲述的,而是正在被创造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