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拟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引发多方关注,已有5家公司抢先申请注册商标,或引发商标争夺战。
一则来自“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内部通知,悄然搅动了整个饮料行业——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自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正式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这纸通知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娃哈哈启用新品牌”的话题也随之冲上热搜。可还没等大家从“童年记忆可能要换个名字”的情绪中回过神来,一个更出人意料的消息出现了:
“娃小宗”这个品牌名,早已被五家公司抢先一步,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
一场围绕这三个字的商标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对于许多人来说,“娃哈哈”不止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份深厚的情感记忆。从AD钙奶、营养快线到纯净水,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因此,任何关于它的风吹草动,都极易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
这份流传出的内部通知明确指出,更换品牌是“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尽管具体缘由并未详尽说明,但这一举措已然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这家老牌饮料巨头,正积极应对可能存在的品牌权属或使用规范问题,试图通过推出新品牌来开辟一条更独立、清晰的发展道路。
然而,市场的反应速度远超想象。
商标信息显示,目前已有包括食品、生物科技、投资管理在内的五家不同领域的公司,纷纷提交了“娃小宗”的商标注册申请,类别覆盖第32类(啤酒饮料)、第29类(食品)、第30类(方便食品)等核心领域。 这意味着,宏胜饮料集团(娃哈哈相关企业)若想顺利启用并独占这一品牌,很可能面临一场复杂的法律博弈和商标异议程序。
这场抢注风波,生动地折射出中国市场竞争的激烈与知识产权意识的普遍提升。一个与大品牌相关联的新名称,在其正式发布之前甚至只是传闻阶段,就可能被敏锐的各方力量视为商机,率先进行布局,以期在未来获得转让收益,或直接借此进入市场。
“娃小宗”这个名字,本身也引发了大众的热烈讨论。它既保留了“娃”字的家族辨识度,又通过“小宗”二字试图传递出一种亲切、小巧、甚至有些传承意味的新形象。有品牌专家分析,此名称若成功启用,既可承接消费者对“娃哈哈”的深厚情感,又能以更轻盈、年轻的姿态,应对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吸引新一代消费者。
目前,宏胜饮料尚未就商标遭抢注一事作出公开回应。但可以预见的是,其法务和品牌团队势必已经行动起来,评估形势,准备材料,为赢得“娃小宗”的合法商标权而全力奔走。
这场围绕“娃小宗”的商标争夺战,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归属问题,更成为中国商业领域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它再次给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战略的前置布局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敏锐度,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新动向、新名称,都可能早已置身于各方关注的“放大镜”之下。
最终,“娃小宗”能否顺利成为娃哈哈体系的新旗帜?这场商标之争将如何落幕?它又将如何承载一代国民品牌的创新与转型?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