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高铁站沦为追星“舞台”:5元一条的明星行程,谁在贩卖我们的隐私与秩序?

粉丝和代拍群体购买明星行程信息围堵机场高铁站,严重扰乱公共秩序,背后存在5元一条的明星隐私贩卖灰色产业链。

​一、混乱的站台:当公共空间沦为“追星战场”​

高铁车门缓缓开启,站台上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向车厢。手机镜头密密麻麻地对准车门,尖叫声、推搡声、工作人员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这不是春运现场,而是粉丝围堵明星的日常一幕。9月中旬,河南开封北站因粉丝围堵导致通道瘫痪,乘客寸步难行,最终铁路部门紧急疏导才避免事故升级。

类似场景正在全国各大交通枢纽频繁上演。杭州萧山机场粉丝推倒安检人员,沈阳北站电梯口堵塞引发踩踏风险,成都东站旅客因粉丝围堵误车……“现场比春运还夸张”,一名曾参与接机的粉丝描述道。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混乱背后,藏着一条明码标价、层层转售的灰色产业链。

​二、5元一条的明星行程:谁在贩卖隐私?​

“航班信息5元一条,身份证号3元一个,打包教程8元全包。”记者调查发现,以“明星行程”“航班查询”为关键词搜索,大量“票务”账号公开售卖艺人隐私信息。交易中使用暗语规避审查:“sfz”指身份证,“hbh”是航班号,飞机和高铁用表情符号替代。

支付8元后,记者收到一份150页的文档,内含数百名明星的身份证号、护照信息,甚至港台艺人的回乡证号码。附赠的“教程”详细教学如何利用明星证件号查询实时行程。这些信息被代拍和粉丝称为“白菜价套餐”,成为围堵行动的“情报源”。

​三、代拍与私生饭:疯狂的“职业追星人”​

人群中那些扛着长焦相机、口罩遮面的人,往往是“职业代拍”。他们并非粉丝,而是靠拍摄明星一手照片牟利的群体。“一张独家侧脸照能卖几百元,一段视频价格更高”,一名代拍透露。他们的存在进一步刺激了现场混乱:为抢占机位推搡路人,闯入禁区拍摄,甚至购买同班机票“刷关”(先买票进安检区拍摄,再退票离开)。

更极端的是“私生饭”。重庆大学生陈立告诉记者,有人会购买与明星同班次的机票,全程跟踪拍摄:“他们觉得这是‘爱的付出’,实则已涉嫌违法。”

​四、公共安全之痛:挤碎的玻璃与延误的航班​

疯狂追星带来的不仅是秩序混乱,更是实质性的安全威胁。

  • 2023年,某机场自动扶梯因粉丝拥挤导致玻璃护栏碎裂;
  • 2024年5月,沈阳北站电梯口堵塞险些引发踩踏事故;
  • 2024年7月,杭州萧山机场一名粉丝推倒防疫人员被行政拘留;
  • 多地航班因粉丝“刷关”退票扰乱值机秩序,导致延误…… “我要赶车,一直喊‘让一下’,但没人理我”,成都旅客李女士回忆被围堵经历时仍心有余悸,“公共场所怎么就成了追星现场?”。

五、灰色产业链为何难斩断?​

尽管公安机关持续打击,信息买卖仍屡禁不止。2025年5月,江苏徐州一案件揭露了产业链运作模式:嫌疑人通过倒卖明星行程获利2万余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但更多“票务”藏身网络深处,通过发展代理、层层转售规避风险。

难点在于:

  1. ​溯源困难​​:信息经多次转手,原始泄露源头难以追踪;
  2. ​技术隐匿​​:交易使用暗语、虚拟货币,监管难度大;
  3. ​需求旺盛​​:粉丝为“近距离接触偶像”心甘情愿付费。

​六、整治需多方合力:从法律到行业自律​

2021年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以来,平台已封禁大量违规账号,但线下乱象仍需更强力举措:

  • ​法律层面​​:明确交通枢纽“粉丝聚集”预警机制,对扰乱公共秩序者依法拘留罚款;
  • ​平台责任​​:社交媒体需强化“明星行程”关键词屏蔽,切断信息传播链;
  • ​行业自律​​:经纪公司应主动抵制代拍,拒绝传播此类内容;
  • ​粉丝引导​​:推广“理性追星”理念,拒绝购买隐私信息。

正如一名网友所言:“真正的支持,是尊重偶像的隐私,而不是把机场变成战场。”

​结语:秩序与热爱,不应是单选题​

交通枢纽是公共资源,而非追星舞台。当5元一条的行程信息成为混乱的导火索,当推搡与拥堵威胁旅客安全,我们需要更坚定的法律执行、更透明的行业规范,以及更理性的追星文化。

毕竟,真正的喜爱,从不是以扰乱秩序为代价的自我满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