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黄岩岛强势驱离菲律宾船只,标志着南海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管控,小马科斯紧急”灭火”凸显中国日益增强的战略威慑力。
2025年8月11日,中国海警在黄岩岛海域成功驱离菲律宾船只的行动,标志着中国南海政策出现历史性转变。这场看似寻常的海上执法行动背后,是中国面对菲律宾持续挑衅做出的战略调整——从”保持克制”转向”积极维权”。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事件后急忙澄清涉台言论的戏剧性表现,更凸显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日益增强的战略定力和威慑能力。

一、黄岩岛对峙: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试探
8月11日的黄岩岛事件绝非偶然。菲律宾方面组织多艘海警船和巡逻船,以”渔船补给”为名擅闯中国领海,是其精心设计的战略试探。这种”灰色地带”战术近年来被菲律宾频繁使用:2024年共进行23次类似行动,2025年前7个月就已达到19次。但这次中国海警的强硬反应打破了菲方的预期——依法采取跟踪外逼等措施,最终成功驱离所有菲方船只。
菲律宾随后的舆论操作同样值得玩味。其发布的所谓”危险操作”视频,刻意剪辑掉前因后果,这种信息战手法与2023年仁爱礁事件如出一辙。但国际社会已逐渐识破这种把戏,东盟多国外交官私下表示,菲律宾的”受害者叙事”越来越缺乏说服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执法行动专业克制,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
二、从克制到反制:中国南海战略的逻辑转变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调整有着清晰的演进轨迹。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中国采取”双轨思路”——一方面加快岛礁建设,另一方面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但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的系列动作,迫使中国重新评估战略成效:
- 军事上:菲律宾2024年向美国新增开放4个军事基地,其中卡加延岛基地距台湾仅400公里;
- 外交上:菲律宾2025年联合印度在南海巡航,并试图将台海问题”国际化”;
- 法律上:菲律宾2025年7月单方面扩大大陆架主张,涵盖中国南沙群岛部分海域。
面对这种态势,中国的反制策略体现出三个新特点:执法力度更强、经济手段更灵活、外交围堵更精准。以此次黄岩岛行动为例,中国海警首次使用”跟踪外逼”战术,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实现了有效管控。这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娴熟运用,展现了中国海上维权能力的质的提升。
三、小马科斯的战略困境:在”反华”与”务实”间走钢丝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事件后的急转弯,暴露了其外交战略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试图通过”联美制华”巩固国内政治地位——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已从上任初期的65%降至2025年7月的48%;另一方面,他又深知过度挑衅中国将付出沉重代价:菲律宾对中国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27%,其中农产品出口直接影响1968万农民生计。
更关键的是,小马科斯误判了美国的战略可靠性。2025年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加征19%关税,却要求菲方对美国产品零关税。这种不平等关系让菲律宾精英阶层开始反思:前财政部长多明格斯公开警告”过度依赖美国是危险的”。与此同时,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持续增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这种经济黏性使菲律宾的”反华”表演越来越孤立。
四、南海博弈的新常态:中国塑造规则能力的崛起
黄岩岛事件预示南海博弈进入新阶段,中国开始从”规则接受者”转向”规则塑造者”。这种转变体现在三个层面:
- 执法标准设定:中国海警通过常态化巡航和专业技术操作,正在成为南海事实上的执法标杆。2025年1-7月,中国海警南海巡航天数达197天,较去年同期增加23%。
- 经济杠杆运用:中国对菲律宾香蕉进口量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37%,这种”精准制裁”既传递信号又不致引发全面对抗。
- 外交话语权争夺:中国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和双边对话机制,逐步掌握议题设置主动权。截至2025年7月,已有6个东盟国家明确支持加快准则磋商进程。
这种多维度的规则塑造能力,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逐渐摆脱被动反应模式,转而以我为主地引导事态发展。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所言:”中国正在学会以大国方式处理海洋争端,既坚持原则又保持灵活。”
五、战略启示:中国海洋维权的新范式
黄岩岛事件提供的战略启示远超事件本身。它标志着中国海洋维权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新范式:
精准威慑:针对不同挑衅行为采取梯度反制,如对补给船以警告为主,对公务船则坚决驱离;
法律战升级:加快《海警法》配套法规制定,2025年6月通过的《海上执法程序规定》使执法行动更具法律依据;
舆论反制:建立”蓝鲸”信息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公布现场视频,打破对方”受害者叙事”。
这套组合拳的效果已经显现:菲律宾外交部8月12日表示愿”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分歧”,较此前强硬立场明显软化。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指出:”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既维护主权又避免冲突的海洋维权新路,这对全球海洋争端治理都具有借鉴意义。”
黄岩岛对峙或将成为中国经略南海的历史转折点。当小马科斯匆忙为涉台言论”灭火”时,他实际上承认了一个事实:在南海这个战略棋盘上,中国已经掌握了更多主动权。未来南海局势的演变,将越来越取决于中国如何运用这种来之不易的战略优势,在坚定维护主权的同时,为地区和平稳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