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两周:市场迎来涨价潮与新旧交替阵痛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后,新旧车型价格普遍上涨,旧车因清库存压力小且需求旺盛“不愁卖”,新车因成本增加尚未全面上市。

2025年9月,随着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正式实施,全国各地电动车市场悄然掀起一场涨价风波。无论是即将退市的旧国标车,还是尚未全面铺货的新国标车,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消费者和经销商共同面临着新旧标准转换期的市场阵痛。

“之前看中的车型突然涨了300元。”一位准备开学购车的大学生无奈表示。这场由新国标引发的价格调整,正悄然改变着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生态。

旧国标车:清仓压力小,反现涨价潮

与传统清仓大甩卖的预期相反,多家品牌电动车店均表示旧国标车不仅不降价,反而计划提价。成都一家雅迪电动车店主直言:“库存不够卖,现在根本不愁清仓!”该店预计旧国标车将再涨400-500元。类似的场景也在绿源、九号等品牌门店上演,有热门车型甚至月内已涨400元。

这种“逆势涨价”现象背后,是消费者赶末班车的迫切需求。根据新国标实施时间表,2025年12月1日起,所有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标准。这意味着旧国标车仅剩两个多月的合法销售期。“卖一辆少一辆”的现实,催生了市场的抢购心态。

有经销商分析,旧国标车涨价也与“国补暂停”有关,价格实际上是在回归正常区间。但无论如何,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这笔突然增加的购车成本确实超出了预期。

新国标车:成本增加致价格上涨,市场尚未准备好

与此同时,符合新国标要求的电动自行车也面临着价格上涨的局面。多家经销商透露,新国标同类车型预计比旧国标车贵300-700元。

这一价差主要源于新国标提出的更高要求:车速超过25km/h时电机需停止输出、塑料材料使用比例不得超过整车质量的5.5%、鼓励安装后视镜和转向灯、增加北斗定位等功能。这些规定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

雅迪某门店店主算了一笔账:“以前卖2599的车,新国标要卖3299元。材料要变成铝合金,必须是48伏,严格控制25码,这些都会增加成本。”爱玛经销商也证实,新国标对材质、刹车、安全系统的更高要求,以及北斗定位系统的加装,使成本明显提高。

尽管新国标车已在生产中,但大多数门店尚未完成铺货。许多消费者处于“想买买不到”的尴尬境地,而旧国标车又面临涨价,这让近期有购车需求的人陷入两难。

行业洗牌:巨头入局与产业链调整

新国标的实施正在引发整个行业的深度调整。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国内销量达3232.5万台,同比增长29.5%。雅迪、爱玛、台铃三大品牌市场份额超50%,行业集中度较高。

随着新国标落地,上游产业链也迎来变革。南都电源表示新国标将对公司民用锂电业务产生积极影响;宝武镁业透露电动车产业链已迅速启动镁合金替代塑料件工作;移为通信则看好北斗定位系统强制要求带来的政策红利。

更引人注目的是,汽车巨头比亚迪于8月正式入局电动两轮车领域,开设轻型车电池京东自营旗舰店,发售专为电动二轮车、三轮电动车研发的锂电池产品,价格从1298元到6998元不等。巨头的加入,预示着行业竞争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专家观点:短期波动将回归理性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当前的市场现象是用户惯性导致的短期波动,“这种现象不会长久,未来会逐步回归理性。”

他同时指出,部分商家的“涨价”行为可能是种营销策略,通过制造紧迫感来加速去库存。但从长远看,新国标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强调限速要求,总体上是为了提高安全性服务,“未来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事故率、故障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消费者的两难选择

面对当前市场状况,消费者陷入了两难境地:是趁现在购买即将退市的旧国标车,还是等待更安全但更昂贵的新国标车?不同的消费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一些实用主义者选择立即购买旧国标车,“毕竟还能上牌,而且价格相对实惠”;而注重安全的消费者则愿意等待新国标车,“多花几百元买更安全的产品是值得的”。

无论作何选择,消费者都希望厂商和经销商能够提供充分的信息透明度和产品质量保障,让这个过渡期能够平稳有序,不让消费者为行业转型买单。

随着12月1日销售截止日的临近,电动自行车市场还将经历更多变化。这场由新国标引发的市场调整,不仅考验着厂商的生产能力、经销商的应变能力,也检验着消费者的选择智慧。最终,一个更安全、更规范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值得所有人期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