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八部门联合亮剑:车检造假将面临重罚,柴油货车成监管重点!

湖北八部门联合出台新规,严打机动车排放检验造假,情节严重者将取消资质并移交司法机关。

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隐形杀手”。为守护蓝天,湖北省近日打出监管重拳。

9月21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新车生产、在用车检测到老旧车淘汰,实施全链条、精细化监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明确将对排放检验造假行为“零容忍”,伪造结果、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不仅将面临严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被取消资质,涉嫌犯罪的更将直接移交司法机关。

一、源头防控:新车需“防篡改”,缺陷车辆将召回

治理污染,需从源头抓起。《方案》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新车生产环节,要求生产企业完善车辆数据防篡改功能的设计,从技术层面杜绝后期人为干扰排放数据的可能。这意味着,未来新车出厂时,其核心环保数据将更难被非法修改。

更引人注目的是,《方案》明确提出:对因设计或生产缺陷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车辆,将依法实施召回。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也倒逼生产企业将环保性能置于更重要的位置。

此外,湖北还将继续利用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高排放老旧车辆提前报废更新,从末端加速“污染源”的退出。

二、精准施策:诚信货车可享“免检”便利

《方案》并未采取“一刀切”的监管模式,而是体现了精准化和差异化的管理智慧。

其中最富创新性的,是​​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对于总质量3.5吨以上的柴油货车,只要在年度检验周期内,其车载终端运行稳定、数据传输正常且持续达标,就可以​​免于本周期内的上线排放检验​​。

这一政策实则是一种“守信激励”。它用实实在在的便利,鼓励运输企业和个人车主主动保持良好的车辆排放状态,形成“自觉维护、达标受益”的良性循环。

三、重点攻坚:严打柴油货车“三不两改一黑”

柴油货车虽数量占比不高,却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主力军”,自然成为本次监管的重中之重。

《方案》明确将柴油货车的路检路查纳入日常监管计划,并精准锁定​​“三不两改一黑”​​ 的典型问题:

  • ​“三不”​​: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不正常添加车用尿素、不正常运行车载排放诊断系统(OBD);
  • ​“两改”​​:擅自改装污染控制装置、擅自篡改OBD数据;
  • ​“一黑”​​:车辆冒黑烟上路。

对于问题车辆,一经发现,将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改或屡查屡犯的,将被列入“重点管理清单”,并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四、铁腕治假:对检测机构造假“亮红牌”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是控制道路污染排放的“守门员”,其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监管体系的有效性。

以往,部分检验机构为牟取利益,沦为“造假帮手”,出具虚假报告,让不合格车辆“带病上路”。此次《方案》对此展现了铁腕决心:

  • 强化准入管理,统一采用严格的资质认定程序;
  • 加强对已取得资质机构的日常符合性核查;
  • ​依法严惩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
  • 对违法情节严重者,将直接依法取消其检验资质;
  • 涉嫌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这意味着,检测机构的违法成本将空前提高,以往“罚酒三杯”式的处置将成为历史。

结语:监管“长牙齿”,才能让蓝天常驻

湖北此次出台的《方案》,是一部有温度、有精度的政策,更是一部“长牙齿”的硬措施。它通过“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不仅构建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监管链条,更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在生态环境保护面前,任何形式的造假和欺骗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其最终目的,绝非是为了限制车主,而是为了守护我们共同呼吸的空气。当监管真正“硬”起来,诚信才能真正“立”起来,我们离那片蔚蓝的天空,也就更近了一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