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掀起巴勒斯坦“承认潮”,以色列陷入空前孤立

国际社会掀起巴勒斯坦”承认潮”,超150国支持建国,以色列陷入外交孤立却持续扩大军事行动。

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超过15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而安理会五常中只剩美国未予承认。以色列代表在联合国直言:“两国方案没有了”。

2025年9月22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见证了一场历史性的外交转变。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等国相继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将这场持续数月的“承认潮”推向新高。

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与军方高层的犹太新年祝酒活动上强硬表态:“以色列决心实现所有战争目标,而这些目标不仅限于加沙地带。”

01 外交地震:西方多国集体转向,美国成“五常”孤岛

这场外交承认的连锁反应始于联合国大会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时提出了明确条件:“法国将在巴勒斯坦设立大使馆,前提是所有人质得到释放,并且停火协议达成。”

卢森堡首相弗里登的解释更为直接:“卢森堡此举并不是在针对以色列做出决定,而是在针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行动做出决定。”他明确指出,以色列现政府的行动违反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均已承认巴勒斯坦国,唯独美国仍然坚持不承认立场​​。这一外交孤立在9月18日的安理会表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15个成员中14个投了赞成票,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导致加沙停火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美联社评论直言,这一投票结果凸显美以两国在国际上陷入日渐孤立的窘境。

02 以色列反击: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与地区野心

面对国际社会的外交压力,以色列领导人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姿态。

内塔尼亚胡在犹太新年祝酒活动上的发言令人震惊:“未来一年将是以色列安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我们不仅要在加沙实现目标,还要在各领域开辟安全、胜利与和平的新机遇。”他更进一步表示,以色列必须且有能力摧毁“伊朗轴心”。

这些言论揭示了以色列领导层的战略思维已经超越了加沙边界,展现出更广泛的地区军事野心。内塔尼亚胡甚至在21日的声明中指责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正在为“恐怖主义”提供奖励,并明确表示约旦河西岸“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03 联合国对峙:以色列代表直言“两国方案没有了”

在联合国总部,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达农的态度同样强硬。在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前,他直言这一会议“就是一场各国为了满足内部政治的戏”,并宣称以色列会继续“反恐行动”。

​最令人震惊的是达农的明确表态:“‘两国方案’没有了”​​。这一声明似乎是以色列政府对国际社会长期以来的和平框架的正式拒绝。

更加象征性的是,以色列代表团致函联合国安理会主席,表示不会参加23日举行的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理由是该会议与犹太新年重合。尽管以色列请求重新安排时间但未果,这一缺席被广泛解读为对国际社会的外交冷落。

04 地面现实:加沙军事行动升级与人道危机加剧

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外交举动,并未减缓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以色列国防军21日发表声明称,以军第36师的部队已进入加沙城,并与当地武装人员在地面和地下设施进行交战。

以军称这是“基甸战车2”行动的一部分,旨在扩大作战范围。这意味着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正在进一步升级和扩大。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21日,以军导弹击中加沙城阿尔萨布拉社区,导致当地一户人家25人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丧生。幸免于难的亲属说,仍能听到从废墟中传来的呼救声。这种悲惨场景在加沙各地不断上演。

05 国际分析:西方共识破裂与多边框架转型

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主要是出于对加沙持续的人道主义危机的强烈不满,以及对于美以激进行动导致“两国方案”的实现基础被不断掏空的担忧。

​此次联合国大会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反映出西方世界内部对以色列政策的共识裂痕正逐步加大​​。长期以来支持以色列的欧洲国家,如今在外交立场上发生了显著转变。

有分析称,在多国已经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大背景之下,短期内可能对缓解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冲突对抗影响有限。但中长期来看,这一外交趋势可能会推动巴以问题转向一个多边调解的框架,为“两国方案”的重启创造新的可能性。

06 历史坐标:巴勒斯坦建国之路与国际社会责任

从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到2012年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再到如今超过150个国家承认其国家地位,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曲折而漫长。

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潮,反映了世界各国对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渴望和对“两国方案”的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强调,“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可行途径。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巨大挑战。巴勒斯坦内部的政治分裂、以色列的安全关切、耶路撒冷地位问题、难民回归权以及边界划分等核心问题,都需要各方展现政治勇气和妥协精神。

随着法国等欧洲国家加入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行列,国际社会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纽约联合国总部外的巴勒斯坦旗帜似乎预示着一种新的国际共识正在形成。

然而在加沙地带,空袭的爆炸声仍然昼夜不停。一位当地居民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我们关注外交动态,但更关心今晚能否活下来。”

巴以冲突的解决不仅需要外交承认,更需要各方回到谈判桌前,为和平做出艰难妥协。国际社会的承认潮或许为重启和平进程创造了新的契机,但通往和平的道路仍然漫长而艰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