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收视滑铁卢:当资本傲慢遭遇教育公平的民意反噬​

​​​”《长安的荔枝》收视暴跌:强推’教育特权’艺人遭民意反噬,资本傲慢难敌社会公平底线。”​​

2025年暑期档,央视历史剧《长安的荔枝》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这部由雷佳音、岳云鹏领衔的古装商战剧,因坚持力捧深陷”高考移民””委培违约”争议的新人演员那尔那茜,遭遇观众大规模抵制。最新收视数据显示,该剧收视率已从开播时的1.8%暴跌至0.9%,社交媒体负面评价超73万条,成为近年来因艺人争议拖累剧集表现的典型案例。

​一场由高考祝福引发的连锁反应​

6月7日,央视发布明星高考祝福视频,那尔那茜作为上戏”定向委培生”出镜引发质疑。网友发现,这位24岁的新人演员存在三重争议:

  1. ​高考移民疑云​​:被曝借少数民族身份从山东迁往新疆参加高考
  2. ​委培违约争议​​:未完成上海戏剧学院定向培养协议即签约经纪公司
  3. ​教育资源特权​​:疑似通过”量身定制”的考核标准进入表演系

尽管上戏紧急声明那尔那茜”非正式助教”,但央视仍迅速将其从宣传物料中删除。这种官方机构的快速切割,与《长安的荔枝》剧方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据内部人士透露,制作方完美世界影视曾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决定”不换脸、不删戏、不撤宣”,这一决策直接导致剧集口碑崩塌。

​资本博弈下的风险计算​

业内人士分析,剧方坚持力保那尔那茜的背后,是娱乐产业特有的风险对冲逻辑:

  • ​沉没成本考量​​:该角色戏份占全剧15%,重拍需追加2000万预算
  • ​合约捆绑条款​​:那尔那茜背后资本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对赌协议
  • ​流量变现企图​​:争议艺人往往自带话题度,黑红也是红

但这种精明的商业算计显然低估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敏感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5年调查显示,68%的Z世代观众会因艺人”德不配位”而抵制相关作品。在《长安的荔枝》豆瓣页面,高赞评论写道:”当我们为考研凌晨排队时,特权阶级正在践踏千万寒门学子的梦想。”

​行业多米诺骨牌效应​

《长安的荔枝》的困境正在影视圈引发连锁反应:

  1. 吴京新片《镖人:风起大漠》已悄然删除那尔那茜主演信息
  2. 三家品牌终止与那尔那茜代言合作,违约金预估达800万
  3. 国家广电总局拟将”艺人学历诚信”纳入影视项目备案审核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行业信任机制的崩塌。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指出:”当观众发现荧幕上的’寒门逆袭’故事,现实中却是资源咖的通行证,影视作品的社会价值将彻底消解。”这种信任危机直接反映在市场数据上——2025年Q2电视剧广告投放量环比下降12%,广告主对艺人风险预警系统的投入却暴涨45%。

​民意与资本的拉锯战​

在这场博弈中,民间监督力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组织性:

  • ​数据追踪​​:网友建立”那尔那茜时间线”文档,获280万次查阅
  • ​媒体联动​​:大象新闻等多家官媒持续追问教育公平议题
  • ​商业反制​​:观众自发抵制剧集关联商品,导致某牛奶品牌股价单日跌3%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监测显示,该事件已从娱乐话题升级为社会公共议题,相关讨论中”教育公平”关键词出现频率达82%,远超那尔那茜本人提及率。这种民意的转向,迫使多家影视公司重新评估”强推资源咖”的商业风险。

《长安的荔枝》的教训正在改写娱乐圈规则:当资本傲慢触碰社会公平底线,再精密的流量算法也会失灵。正如一位网友在剧集官微下的留言:”我们可以接受虚构的盛唐幻梦,但绝不纵容现实中的教育特权。”这场收视率暴跌背后的真正警示是:在价值观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娱市场,谁轻视公众的公平正义诉求,谁终将付出商业与口碑的双重代价。

为您推荐